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祖庙办公室装修设计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祖庙办公室装修设计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大神级的文物修复案例?
提到***级的文物修复案例自然而然就想30年如一日地在大英博物馆抢救文物的邱锦仙以及她修复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女史箴图》。
修复后:《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一》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说起东晋顾恺之版的《女史箴图》,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无论是艺术还是历史价值都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可就是这么一件宝物却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一个英国将军抢走了,而后可恶的他竟然以25英镑的价格将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由于当时英国文物家缺乏中国画知识,装裱《女史箴图》时,居然还按照日本画的方式,将它腰斩三截,并错误地在画卷上涂了一层酸性薄膜。
这样十分错误的保存下,它的娇容渐渐被磨损,逐渐出现了明显的开裂、掉粉等情况。
抢了我们的东西还亲手把它们毁了的英国人,却始终也找不到办法将其修好的办法。
眼看再不修就没得救了成千古罪人了,他们便火速在2013年召集全球的学者和专家讨论如何修复《女史箴图》,最终决定不能重新装裱,只能在原画的基础上进行加固。
但谁也不敢亲自在原画中操刀。因为稍有不慎的话,会加速这幅画的死亡。这幅珍贵的古画最后也只能交到了一个叫邱锦仙的中国人手中。
修复前:《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一》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她费尽心思地研究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修复,因为画作有些地方的绢和托纸已经分开。
连夜做实验后,最后她提出使用由淀粉糨糊和化学糨糊混合起来的混合糨糊制作出全新材料来进行修补。这样既能保证合适的黏度,又不会留下颜色。
起初英国人还怕这个新材料会损害画,就将它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结果竟是非常理想。
“古画修复是尽量保持文物的原状,延长寿命,出不得半点差池,每位修复师对待文物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过去老师傅们的教导让她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不停地工作。
她用这种材料在显微镜下为《女史箴图》进行修复,并用放大镜三寸三寸地添糨。
接着,她用藤黄、朱砂和墨调配出适合的颜色,将残缺破洞处补好,也重描了一些褪色部分,让新添上去的颜色和原画本色一样。
这样持续两个月之后终于将《女史箴图》修复完毕。邱锦仙自豪地说,现在的《女史箴图》非常牢固,再放上两三百年都没有问题。
如今,游客们每年在中秋节、春节以及亚洲艺术节等重要日子就一睹真容。
当英国人看到邱锦仙把他们想破脑子都没法子的画修好之后,不禁感叹,果然中国画还是需要中国人修复。
但邱锦仙做这份工作却只是为了抢救中国文物,因为如果不修的话,那些文物可能就毁掉了。
她也相信,只要这些文物一天还没被糟蹋,就有收回的可能!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组织了一个“文物清理拣选小组”。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文物,小组成员分散到各个区县,每天在废品站、炼钢厂物资回收站等破烂堆里寻找有价值的“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间,拣选小组淘到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班簋”,就是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
国宝“班簋”是怎么发现的?
1***2年七月,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位于通州的北京有色金属回收站,想看看这里即将回炉的金属废料堆里有什么让人“心动的东西”。
七月的天气又闷又热,临近中午时,徒弟华以武在废铜烂铁中翻腾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残件,他兴奋的抱出来让师傅看。
呼玉衡定晴一看,这件残器上的纹饰和隐隐约约的文字十分特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古代重要的青铜器。可是,这件青铜器残损太严重了,废料堆里应该还有散落的残片。于是,师徒二人把这堆破铜烂铁翻了个遍,又找到一些与青铜器相似的碎片。而后,用一只化纤袋子装好,带回清理拣选小组。
在清理拣选小组办公室里,著名的青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仔细看了这件青铜残器,经过分析考证,程长新认为这是一件有长铭文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此时的簋整体被毁成大小不一的碎片,程长新担心废料堆里可能还会有遗落的残片,就与呼玉衡又返回废品站,将那堆等待回炉的破铜烂铁又翻腾一遍,果然又找到几块碎片。
这件从废品站寻找到的青铜器,经过拼接和对铭文的辨认,专家们确定这是流传有序的清宫旧藏“班簋”。
身世高贵的班簋为何流落到废品收购站?
簋,最初在商周时期是盛食品的器具,后来演变成祭祀中的礼器。在古代,天子和王公贵族们在重大庆典或大***中,以铸鼎和簋等礼器,并铸刻铭文纪念。
这件青铜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圆腹,有四个半环形兽首耳,底部是内卷象鼻形足,簋体铸有精致兽面纹饰。腹内有清晰可辨的198个铭文。通过铭文得知,这件班簋的主人是距今3000年前周穆王时的一名贵族毛伯。
铭文大意是:某年八月,周王命令毛伯率领军队讨伐东国严戎,吴伯为左师,吕伯为右师,三年平定了东国…,毛班为此制作这件簋作为纪念。
据史料记载,班簋在北宋时期出土,并被各朝各代皇宫所收藏。清朝时乾隆皇帝非常珍爱这件“重器”,藏于宫内秘不示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皇宫内的班簋被侵略者抢掠,后被贩卖。收藏这件青铜重器的人深知这件国宝的份量,不敢轻易示人,直到六十年代的“破四旧”,这件青铜班簋沦落到废品回收站。
大神级的修复,班簋死而复生。
(废品回收站捡回来时的模样)
修复残损的青铜器班簋,是一项纯技术绝活的任务。
1***3年6月,这件青铜器被送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厂,厂长蔡瑞芬将这青铜器的修复任务交给了赵振茂先生。
赵先生对文物的修复工作经验丰富,他接受这项工作后,查阅了班簋的大量资料,反复核对班簋的残片,经过整形、翻模补配、对接纹饰、跳焊焊接、钢錾雕刻、做旧等多道工序修复。有时候,要把簋体放在腿上,一手扶簋,一手焊接,工作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簋的整体修复完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旧,即把新补的青铜碎片要与3000年前的青铜器纹饰、衔接、色调统一一致,需要用特殊的沙抛工艺处理。最终,这件尊贵、典雅的班簋在历时几个月后修复完成。
如今,班簋入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它从即将回炉的废品回收站被发现,到从残片修复成完整的青铜“重器,这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和富有***色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祖庙办公室装修设计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祖庙办公室装修设计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